基准价按各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具体电价由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通过协商或竞价确定,但2020年暂不上浮
建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云平台,累计接入新能源场站200万个、装机容量4.8亿千瓦。他说,十三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变,能源供给结构优化质量更高,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绿色能源惠民利民成果丰硕。
辛保安表示,国家电网公司期待与各国同行一道,携手共进、加快转型,为建设美好地球家园不懈努力,并分享了三个案例:一是创新电网发展方式。四是能源产业生态将蓬勃出新,涌现大量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出更多的新型市场主体。二是能源利用方式将深刻变化,呈现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综合化、互动化趋势。三是能源技术装备将跨越升级,需要突破关键技术,推进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融合发展。他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推动能源转型是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需要各方采取一致行动。
建成大规模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力争2030年可调节负荷容量提升至7000万千瓦。公司经营区在运抽水蓄能电站28座、装机2341万千瓦,在建35座、装机4853万千瓦,力争2030年运行装机达到1亿千瓦。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409亿元,同比增长1.3%。
太阳能发电242亿元,同比增长18%。1-8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704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水电623亿元,同比增长12.8%。1-8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560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12小时。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8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据了解,此次绿电交易开启了我国绿电消费新模式,电力用户通过双边交易方式从新能源企业直接购买绿电,既满足了生产清洁用能的需求,又能获得权威的绿色环境价值认证。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核发绿证并划转至电力交易中心,电力交易中心依据绿色电力交易结算结果将绿证分配至电力用户。
9月18日获悉,湖北省9家企业参加了全国首次绿色电力试点交易,交易电量2410.4万千瓦时。绿色电力交易是以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产品为标的物,在电力中长期市场机制框架内设立的交易品种,共17个省份参与了此次试点交易。交易以市场化方式形成交易电量和价格,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会同省电力交易中心统一组织,在绿色电力交易平台(e-交易)发布交易公告、出清、发布交易结果9月15日,国网象山县供电公司全运会保供电小组13名成员进驻第十四届全运会象山帆船赛场,开展全天候保供电值守工作,这也宣告着象山帆船赛场正式进入I级保供电阶段。
同时该公司纪委干部同时进驻赛事现场,为保供电工作保驾护航。现场驻守人员是否已全部入驻,应急预案是否完备?据了解,为做好此次全运会保供电工作,确保全运会赛事期间电力设备运行万无一失,国网象山县供电公司纪委干部于赛前、赛中、赛后全时段开展监督,对保供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这样的工作模式将贯穿整个全运会赛事。同时,将在帆船赛场内开展每日两次的定时特巡,以确保赛场其他区域电力的可靠供应。
据国网象山县供电公司全运会保供电现场负责人洪波介绍,13名小组成员将分为三支队伍,分别负责场馆一号楼、二号楼及赛场配电房的保供电工作。由于此次保供电任务等级较高,工作人员需要每隔一小时检查一次各自所辖区域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各设备电流、接头温度等数据。
与此同时,国网象山县供电公司还组织了5支抢修队伍、18辆抢修车随时待命,以应对赛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全方位保障全运会赛事用电,助力运动健儿们扬帆起航,击风搏浪在浙江,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已经在路上。
在绍兴珍珠小镇,农户动动手指按下开关,智能化的滴管养殖系统便运作起来,全电化的生态养殖让零污染成为现实。在宁波梅山,国网浙江电力推出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在金华兰溪,新能源 共享储能模式正在推广应用,让储能发展更具动力。随后,国家电网公司推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探索碳达峰路径与碳中和方向并将国网浙江电力确定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省级示范区。截至今年8月底,浙江外来电量占比超三成,浙江并网新能源并网容量2189万千瓦,首次超过全省电源总装机容量的20%,全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近四成。这意味着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正初步形成,并带动绿色技术产业链上下游价值创造和价值共享。
在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两侧发力的同时,国网浙江电力着力构建新能源生态,通过数字、技术、政策等多元融合着力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化的生态圈。计划到2023年,浙江电网柔性可调节负荷达到千万千瓦级别。
为增强省域电网对新能源的承载弹性,浙江加快电网弹性智能发展,储能、氢电耦合、动态增容、分布式潮流控制技术等一大批新型电力系统新技术应用陆续落地。构建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网络圈,更好服务电动汽车,减少浙江总碳排放量。
国家电网在浙江以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为载体,从能源的供给、配置、消费、技术、体制等多方发力,推进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等协同互动,以电网高弹性提升主动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和高比例外来电不确定性的能力,通过资源集聚、弹性承载、数字赋能、机制突破等,探索一条受端大电网多元融合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之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更强调各方参与和联动,国网浙江电力大力推行数字化改革,通过政策机制和技术创新推动源网荷储各方参与电网调节和成本分摊,完善低碳循环导向的体制机制,推动能源关联环节和领域形成广泛联系的价值共同体,打造共建共享、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生态圈。
在浙江各地,工厂、商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电力用户通过引导可参与需求响应,与电网形成互动。在能源供给方面,国网浙江电力推行清洁替代,通过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大幅提升清洁能源入浙能力,并积极推动本省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发展并确保全消纳。9月7日,浙江32家风光发电企业与30家电力用户合计成交50笔交易,成交电量超3亿千瓦时。国网温州供电公司联合当地政府、银行推出碳资产交易、碳易贷等,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用能成本。
企业通过节能改造提升碳效码等级,减少碳排放,实现能耗下降、利润提升。在能源消费端,国网浙江电力通过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全领域推行电能替代,有效推进降碳减排。
在基于国网浙江电力双创中心的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首批7项绿色技术交易于今年8月18日完成。数据来源:国网浙江电力。
9月9日,杭州亚运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启动建设,该项目将利用电网谷电和光伏发电制造绿氢供园区用能,还能储存余量氢气,在电网用电高峰时,通过燃料电池发电,保障电力充足。2020年9月,我国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湖州,国网浙江电力依托大数据推出碳效码,评价企业碳排放水平在浙江各地,工厂、商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电力用户通过引导可参与需求响应,与电网形成互动。在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两侧发力的同时,国网浙江电力着力构建新能源生态,通过数字、技术、政策等多元融合着力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化的生态圈。在能源消费端,国网浙江电力通过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全领域推行电能替代,有效推进降碳减排。
在基于国网浙江电力双创中心的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首批7项绿色技术交易于今年8月18日完成。在浙江,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已经在路上。
9月7日,浙江32家风光发电企业与30家电力用户合计成交50笔交易,成交电量超3亿千瓦时。在宁波梅山,国网浙江电力推出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
构建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网络圈,更好服务电动汽车,减少浙江总碳排放量。国网温州供电公司联合当地政府、银行推出碳资产交易、碳易贷等,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用能成本。